首页    少儿美术    少儿书法    正文

中国少儿书法培训:郑板桥的书法艺术

发布日期:2020-09-01 14:56:06
来源:早艺网 www.zaoyiwang.com
1
1

  据中国少儿书法培训老师介绍,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由于秉性刚直,不满当局腐败,他罢官归乡,取玩世不恭而关心民瘼的“怪”“逆”行动。他善诗词,工书画,世称“三绝诗书画”。其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中国少儿书法培训的老师表示,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大意是说苏东坡喜用宣城诸葛氏齐锋笔,写起来十分如意,后来改用别的笔,就手心不相应。板桥自己喜用泰州邓氏羊毫笔,写起来婉转飞动,无不如意。于是把泰州邓氏羊毫比作宣城诸葛齐锋,最后说:“予何敢妄拟东坡?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亦坡之意也。”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从这件作晶的章法、结体和笔画,不准看出他“波磔奇古形翩翩”的兰竹娄神。

  郑板桥这种大胆的自我创新,中国少儿书法培训认为从整体上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打破上:一是打破篆、隶、正、行、草等各种书体的界限,而将文字的点画和结构随意安排,主要是楷书、隶书相互参用;二是打破书画的界限,将兰竹画法融于书写之法,看他的字,其点画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其结体或疏或密、或正或斜、都一任自然,并略做夸张地表现出来。形成一种随物赋形、随形就势的特点。中国少儿书法培训告诉大家,这正是郑板桥书法别开生面、独具魅力的关键之所在。“板桥体”仍能引起现代书法家们的激情和论争,仅此一点,足见郑板桥书法的价值。

相关机构
早艺网

报名请拨打电话:15611181135
或关注公众号:zyw-china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