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儿美术    创意美术    正文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与孩子的教养心得

发布日期:2020-08-02 10:37:27
来源:早艺网 www.zaoyiwang.com
1
1

  上周末因为在全家举行了端午节,有机会见到了家里的堂兄弟,在这种情况下,我和姐姐安排了一个短暂的时间让家里有机会说出去年发生的事情和未来,我们希望对家庭有更深刻的了解。有趣的是,现场许多人都提到了孩子的问题,我表哥、表姐的小孩从刚出生不久到高中刚毕业都有,每个阶段大家对于孩子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我发现可以大致上归为两类:


  第一类是针对小孩教养的问题,问题聚焦在强调让孩子自由民主发展的成长环境下,父母该如何拿捏民主与放任的界线,不希望打骂的小孩却又担心把孩子宠坏,这让新一代年轻父母在许多教养情境下觉得两难。


  第二类是针对初高中孩子未来方向的问题,即使父母重视孩子的兴趣发展,但孩子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方向,这使得多数父母们不知道是该给孩子建议选择的科系呢,还是任由他自由选择。


  针对以上问题,正好也是我自己近两、叁年来不断思考的社会议题,虽然我并非教育专家、更非为人父母,但我从对于我母亲与我互动的观察,以及自己长期以来接触教育议题、阅读教育相关书籍、教育议题学术研讨会等经验与所见所闻出发,尝试提出自己对于以上两个问题的一些心得与建议,或许并非完美的解决之道,但希望能作为一个引线,吸引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首先,针对第一类问题:民主与放任的界线。我想对象需要再进一步细分成尚不能正常言语、沟通的孩子,以及成长到幼稚园阶段,已经能与之沟通的孩子两种来讨论。先以幼稚园阶段小孩来说,国内现行民主教育已行之有年,其实家庭和学校、社会对于民主的概念并不遥远,或可以从现行国内的民主体制、本质来思考,或以实验教育(例如:全人中学)的案例来参照学习。


  就民主本质来说,民主并非放任,主要在于带领者把自己的身段与权力下放到与公民一样的位置,每个在社会中的个人都有发表自身意见、做出选择、为自己人生负责的权力与义务(不是只有权力),引领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一个基于所有人民共识的前提下运作,因此我们拥有宪法来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也有合法的程序能够改变法律的内容,使之随着时代变迁更替,以适应时代的转变。


  以全人中学发展的例子来说,很早全人强调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因此没有固定的课表,更没有太多的校规,然而学校却因此进入混乱期,学生之间变成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运作,至此全人引入法治的概念,学校组成学生议会,解决校内人与人之间纷争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会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你一个人,你需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把这样民主的理念放置于家庭之中,我想道理是相似的,对于能够沟通的孩子来说,长大以后他需要面对的依然是这个民主社会一样的运作逻辑,他有人生的自由,但也须为自己的行为与人生负责。此时,借助法治的概念我想或许是一项解决之道,父母可以尝试与孩子沟通,分清楚什么是「需要」、什么是「想要」,对于未成年孩子来说需要是父母的责任(例如:叁餐的需求、关爱的需求),但对于「想要」,孩子需要学习对自己的「想要」负责,「想要」不是达不到的目标,而是要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能满足。因此,父母或可与孩子约法叁章、建立沟通管道,对于孩子的「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给予,但对于孩子的「想要」,则是有条件的付出。


  另一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法律是随时代更替的,并非一层不变,因此建立沟通、申诉的管道与法律本身一样重要,当孩子觉得某条家里的规定不合理时,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观点,放下身段,彼此协商,如果规定不合理就改正,让孩子觉得你是一位开明可以坦诚说话的爸妈。


  上述的做法有两点值得提醒的关键,这两样关键是我从我妈妈身上学来的,我觉得也是许多父母容易忽略的。


  第一点,法律是很高塬则,许多父母以为法律规範是拿来规範孩子的,其实不然,法律应该是比任何人都要高位阶的指导塬则,应该是全家人必须共同遵守的道理,因此「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父母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孩子也会屏弃一起订定的法律,视之如无物。


  第二点,沟通是双向的,许多父母以为沟通就是问孩子在想什么、在学校里在做什么,但是常常会忽略分享自己的想法与生活给自己的孩子,因此这样的沟通只做了一半,久而久之,孩子其实对父母一点也不了解,孩子长大了甚至觉得父母只是想掌握情报,然后加以管教,「以沟通之名,行控制之实」,孩子只好关起沟通的大门,不愿与父母分享自己心中的世界。


  接下来,可以把上面的概念延伸至还未上幼稚园的幼儿,大家应该会发现这样的小孩根本连话可能都还说不好,该如何沟通、约法叁章。因此,我认为主要不在法条本身,而是对于民主教育的整体概念,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认识到世界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则小小小孩可以以此準则带领他,父母间需要先建立默契,以一致的行为对待孩子,把要教给孩子的东西,作为自己生活的準则,只要以身作则,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建立与社会互动(父母是孩子很早的社会互动对象)的规则,学习家庭里同一套的社会规範。


  再来,针对第二类问题:初高中孩子对人生的迷惘。我相信这也是许多大学生或现代青年的迷惘,对我自己而言,我正是因为这个迷惘而开始关心教育议题,读了、看了、听了这么多的教育论述、前辈经验,我相信自己过去的努力不会白费,因此在这些经验当中我希望能提出一点点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我认为国内高中以前的教育有一个现象,以车子来比喻人生的话,就好像大家很努力的不断帮车子加油,但是却从来没有把车子开出去过,所以当油加满了,或是有足够的油之后,自己却不知道该把车子开向何方,因为驾驶员对外面的世界一点也不了解。


  在初高中阶段,不管是父母或孩子通常会有一种观念,就是不管外面世界长什么样子,我先努力把油添多一点,这样以后我就有很多选择,要开去多远的地方都可以,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走出车库去看看。所以当真的等到你可以开车了以后,自己要去哪都不知道。


  因此,我认为在求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有一点油了以后就开出去看看吧,看到世界吸引人的地方,孩子才有动力继续加油,有了多一点油,就再开远一点去探索看看,然后再加油。因此探索世界与努力唸书两者应该不可偏废,如果孩子只是整天在家死读书,就好比驾驶员每天在车库低着头不断加油,但是从来没有真的开过车去看看世界的样子。我建议父母可以多让孩子去探索世界的多样性,我相信每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对世界感到好奇的,只是环境压抑了他的好奇心。


  因此,我认为父母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是当孩子对世界展现一丁点儿好奇的时候,不管这个好奇在大人眼里看起来多荒谬,对孩子而言都是他的全世界,就让他去摸、去撞、去走走看吧,然后在他成功时鼓励他,当他失败时安慰他、陪伴他。


  第二件事是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世界,让他有机会看见你看见的世界,此时如果父母的世界越丰富、越多采多姿,则孩子也会看见并学习那样丰富的世界;反之,如果父母的人生只有工作、看电视,那对孩子来说,人生只有读书、考试、打电动也就没什么奇怪了吧。


  第三件事是让孩子有机会去看见自己与社会的连结,不管是透过新闻媒体、网路资讯、与人对谈、参加活动,创造孩子与社会的连结才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与定位,此时其实父母不用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摸索即可;又或者可以与孩子讨论社会议题、针贬时事,也是一项可行的方法,但这个时候重点在于「倾听他的想法,而不是去强调自己的观点」。


  除了父母以外,对于即将升上大学的孩子,我认为可以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大学是一个相对于初高中开放的环境,可以参加社团、出国交换、参加系上活动、与朋友出去玩、寒暑假参加实习、担任国际志工、学习外宿打理自己的生活、谈一场认真的恋爱等等都是很棒探索人生的方式,如果只过着限于学业的生活(当然学业也要顾,但不是唯一),就真的枉费大学四年的人生了。


相关机构
早艺网

报名请拨打电话:15611181135
或关注公众号:zyw-china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