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儿美术    少儿书法    正文

关于汉代书法,忻州五寨县少儿书法训练机构

发布日期:2021-06-08 10:03:57
来源:早艺网 www.zaoyiwang.com
1
1

    汉(前206年~公元220年)继秦而兴,西东汉之间有一个时刻短的新莽时期,历时400年,经三个时期:西汉,刘玄又于23年~25年一度为帝)、新莽、东汉。汉初实施与民歇息的方针,开展经济,后来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强盛。

    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式微的趋势,隶书得到繁荣的开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开展成为比较老练的一种字体;楷书和行书也开端萌发。石刻和简帛为汉代书法的首要载体。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前进,使人们对文字的需求进一步扩展。两汉时期的人们,充沛利用这种种有利的要素,对文字自身的美和书写中或许取得的美进行了深化的探究,使书法艺术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势,发明了大批经典著作;一起,汉末时期理论家们的考虑,也成为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书论著作,在书论史上影响深远。

    一、汉篆

    汉承秦制,小篆是重要的运用文字之一,东汉今后才逐步被隶书替代,但在许多特别的重要场合依然被运用着,因此两汉对小篆书来说也是一个值得注重的时期。其书迹遗存首要有:碑文、碑额、铜器铭文、砖文和瓦当、墨迹等。

    1、碑文

    严厉含义上的碑文,在西汉时还没有呈现,因此西汉时期的篆书石刻,都不以碑称名,如《鲁北陛石题字》、《况其卿坟坛刻石》、《上谷府卿坟坛刻石》、《郁平大尹冯君孺人墓画像石题记》、《群臣上寿刻石》、《霍去病墓刻石》、《中殿刻石》等,数量不少,但形制比较简略,不过风格也较为多样。前三种体势较开阔,但仍是相对典型的小篆;第四种出于新莽,瘦硬而不失悠扬,具有共同的意忻州五寨县少儿书法训练机构味;后边几种则间或夹杂着隶书的形意,显着遭到了隶书盛行的影响。

    东汉今后,碑文大兴,而小篆的方位现已被隶书替代,因此小篆碑文并不多。代表性的有三类:《开母庙石阙铭》、《少室石阙铭》,体势方正茂盛,笔划圆劲;《袁安碑》、《袁敞碑》,体势宽博,与秦小篆的严肃不同,用笔淳厚,与秦小篆的悠扬不同,一般认为,这两碑是小篆的新创始,代表了汉代小篆的新风格。《祀三公山碑》,体兼篆隶,单字撑满字格,而通篇布局参差,是一种极有发明性的写法。

    2、碑额

    篆书与隶书比较,毕竟是陈旧的字体,有其特别的含义,因此在东汉隶书碑文大盛时,其碑额却有许多是选用篆书书写的。其间代表性的有:《泰室石阙铭额》(阴文)、《少室石阙铭额》、《景君碑额》、《孔君碣额》、《郑固碑额》、《孔宙碑额》、《孔彪碑额》、《韩仁铭额》、《尹宙碑额》、《王舎人碑额》、《鲜于璜碑额》(阴文)、《华山碑额》、《张迁碑额》、《赵宽碑额》、《白石神君碑额》、《郑季宣碑额》、《樊敏碑额》、《赵菿碑额》、《仙人唐公房碑额》、《尚府君碑额》等。

    碑额要求有较强的装修性,因此碑额篆书往往与一般篆书有较大的不同,归纳而言有:首要,由于碑额方位相对狭小,许多碑额篆书的全体布局有必要顺水推舟,随形布势,因此规矩比较独特;其次,这也必定影响到单字结构的处理,往往或长或扁、或方或圆,有时又相互交叉,同谨慎的秦篆比较,显得生动多姿;再次,有时遭到隶书的影响,笔划常有隶意,相对丰厚得多;最终,有的著作为了杰出其装修性,选用了缪篆体势或类似韭叶的笔划,独具匠心。

    3、铜器铭文

    汉代现已不是青铜器的兴盛期,可是青铜器物的运用依然比较广泛,首要是一些日常用品,其上铭文,多为器名、运用地址、铸造年月,以及工匠的姓名和器的分量等。近人容庚《秦汉金文录》中搜集有很多这类铭文。其成字办法多为契刻,风格约可分为两类:一类笔划均匀,字形端稳,有的挨近标准的小篆。如《寿成室鼎》、《长杨忻州五寨县少儿书法训练机构鼎》、《黄山鼎》、《安成家鼎》、《南陵鐘》、《池阳宫行镫》、《竟宁雁足镫》、《成山宫渠升》等的铭文。另一类,体势不受小篆格式约束,笔划随意自若。如《云阳鼎》、《杜阳鼎》、《湿成鼎》、《永初鐘》等的铭文。总的来看,不管内容仍是书写,都比较简略,无法和前此的铜器铭文比较,但在简中也形成了特征。

    新莽时期有些破例。王莽复古,企图康复小篆,因此其间呈现了不少制造精巧、书写谨慎的铜器铭文著作,如《新莽铜量》、《新莽铜衡桿》、《始建国铜方斗》、《始建国铜撮》和《始建国尺》等。布局规整标准,结构方严刻厉,笔划瘦劲挺立,《新莽铜量》特别具有代表性。

    4、砖文和瓦当

    汉代瓦当文是古代篆书的一束奇葩。以圆形瓦当为常见,一般中心有一乳突,周围用线等分为四。瓦当文记载建筑物的称号或是祈颂吉利的句子,尽管简略,但由于其形制特异,篆法也极具异彩。最为杰出的是它的长于随形布字,文字环绕圆心进行组织。因此常常省改动形,将文字简化或夸大,充沛发挥篆书圆曲笔划易于扩展、缩短的特色,发明了既有很强的装修性又不失篆书赋性的新风格。

    汉代砖刻在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出土的为最多。它与瓦当类似,但砖面近方,无需作太多的变形处理,因此文字往往于典型小篆近似,仅仅更为斗胆雄放,有时选用印鉴上常用的篆法,形简而意远。

    5、墨迹

    汉篆书墨迹留存至今的有四件:《武威张伯升柩铭》、《武威壶子梁柩铭》、《武威姑臧张□□柩铭》和《张掖都尉棨信》,应当都是所谓幡信一类的著作,笔划盘曲、交叉,悠扬妩媚,结体或杰出疏密比照,或着重撑满字格,与前史上所谓的缪篆的特征附近,由于丝织品年代久远变形,更增其纠缪婉曲的特征。古代篆书墨迹留存很少,这四件著作是很有价值的。

    二、西汉隶书

    西汉初期,是隶书的蜕变期。存留著作首要有两类:石刻和书籍帛书。

    石刻存世有《杨量买山地记》、《五凤二年刻石》、《麃孝禹刻石》等。其结构与书籍附近,已是隶体,但大都笔划无波磔,或许是制造办法形成的,显得很古拙。后来点评,多据此认为它们是体兼篆隶。

    西汉晚期,是隶书的定型老练期。存留著作有:青海大通县115号出土的宣帝时期竹简;甘肃敦煌出土的天凤元年(公元前14年)的木牍;江苏仪征胥浦101号汉墓(元始五年)出土的竹简木牍等。而可谓代表的,当属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书于汉宣帝(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时。结体取横势,波挑定型,点画之间已能自若地体现后来隶书常见的俯仰照应,风格正经、整齐,脱离了前此的古拙稚拙。此外《王杖诏令册》简、《始建国天凤元年》简等也有必定的代表性。但全面来看,整个西汉时期,隶书一直没有彻底树立标准,在上述比较老练的书籍中,有适当多的隶字,或是笔划,或是结构,都多少有其它字体的要素搀和其间,这也许是墨迹书写相对随意的原因。

    三、东汉隶书

    东汉,特别是东汉晚期,隶书开展到高度老练的阶段。由于东汉实施厚葬,为歌功颂德而大兴碑文,成为官方正体的隶书在石刻中充沛展现了艺术的光采。故近人陈彬龢说:秦以来隶书,多用方笔,至前汉末稍成斜方,至后汉更甚,一起用笔,点划亦趋奇妙。盖前汉隶书之点划,有如儿童之用笔,这今后逐步前进,执笔正派,起笔、止笔、波磔,亦能逆笔突起,或捩、或押、或浮,种种巧技,故用笔之改动,至后汉前进殆达极顶。

    1、碑文

    东汉政治的中心是当地豪强集团,豪强地主的庄园是经济的主体,文明上持续独尊儒术,人才选拔选用征辟、察举准则,这一切助长了浮华的社会风尚,其直接体现之一便是厚葬之风的盛行,以碑文的方式谀墓的做法大为盛行,从而为隶书供给了宽广的用武之地,掀起了我国前史上第一个刻石立碑的风潮。

    典型的石碑,有碑额,适当于标题,刻在碑的顶部。有的有穿,或在碑额上,或在碑的中部,本来是用来下棺的。碑的正面称阳,反面称阴。有的碑有座,称为碑趺。

    广义的碑首要形制有石碑、功德碑、神庙碑、摩崖、石阙、石经等等。石碑和功德碑是门生故吏聚钱选石为主人歌功颂德。神庙碑则是祈福或留念神庙构筑的功业的。摩崖首要是留念工程竣工的。画像题字是画像石上的阐明文字。石阙是重要建筑物的隶属,上面往往有装修图画。石经则首要刊刻儒家经典。相关于书籍来说,碑文的制造意图比较严肃,在书写和工艺上比较考究,更能集中地展现那个年代人们关于隶书美的追求和知道。因此,一般所谓汉隶,往往指这一时期的石刻隶书著作。

    2、砖刻

    东汉还有一类刻契文字,即砖刻,首要又是墓砖。大多是长方形,内容首要记载砖的数量、制砖时刻等,有的则刻有古代文献。刻制办法一般分为有模印、干刻和湿刻三类。

    现在发现的东汉砖刻比较重要的有:洛阳、偃师出土的刑徒墓砖和安徽亳县出土的曹氏墓砖。

    (1)洛阳、偃师刑徒墓砖1956年和1962年出土,后者开掘出522座刑徒墓,墓砖820馀块,其间刻有刑徒逝世日期的共229块,始自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总算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由于仅仅逝世刑徒有关事情的简略记载,书写、刻契都比较草率,但别有一种挥洒自在的气质,有些甚至有草书的意味。

    (2)曹氏墓砖出土于两座墓中,一为1973年在安徽亳县董园村开掘的一座汉墓,计字砖238块,画像砖3块,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字样。一为1976年至1977年在该县元宝坑村开掘的一座汉墓,计字砖140块、画像砖6块,有灵帝建宁三年(公元170年)编年。曹氏墓砖砖文作于一起期同地址,却呈现了各种不同的书体和风格。文字是在砖坯上直接刻写的,有隶书、草书和篆书,笔划运转自若,总体上比较率意。

    3、书籍

    东汉书籍近年发现渐多,从内容上看,有经籍、官方诏书、屯戍文书等。官方诏书和经籍书写整齐、法度谨饬,其老练程度不下于碑文隶书。屯戍文书则自在随意、天然、坦率、生动生动。其间闻名的有:

    (1)甘肃《武威书籍》

    1959年在甘肃省武威县的磨子嘴后汉墓中出土469件竹木简。1972年在武威县旱滩坡后汉前期墓中出土书籍92件,其间木简78件,木牍14件。《武威书籍》多是老练的隶书,也有章草。

    (2)《甘谷汉简》

    1971年在甘肃省甘谷县后汉墓中出土数十件,其间有永和六年(公元141年)简和延熹元年(公元158年)简。字体为老练隶书。《甘谷汉简》由于书风挨近《曹全碑》而得到了很高的名誉。

    四、草书和行、楷书

    1、草书是在汉代老练的另一字体。草书分为章草、今草两种。有文献说张芝在东汉晚期将章草逐步推进到今草,但现在还没有切当的证明。许慎说汉兴有草书,指的是章草,是隶变过程中老练的,带有隶书的波磔,又省减笔画、改动笔顺、添加牵丝映带,根本能够看作是隶书的草体。章草具有隶书的渊雅静穆与忻州五寨县少儿书法训练机构草书的灵动生动,气味比较古拙高远,是极有审美价值的一种字体。

    现存汉代的章草有三类著作:

    第一类,书籍,代表性著作有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医药书籍》,敦煌出土的《天汉三年十月牍》、《可次殄灭诸反国简》、《入十一月食秔一斛简》、居延肩水金关出土的《误死马驹册》等。此类风格最为多样,有的精约古拙,有的大开大合,有的高雅沉着,都极具生机。

    第二类,砖刻,代表著作为《急就奇觚砖》和《公羊传砖》等。此类则点划凝重,结体纵横奔突,大气磅礴。

    第三类,刻帖,代表著作张芝《秋凉帖》。此类彬彬有礼,矩度威严,一般认为经过了后人翻刻的改造。

    楷书是我国书法史上最终定型的字体,行书一般被认为是它的快写体。但实际上它们是一母同胞,行书或许还早于楷书。它们的一些方式要素在隶变时现已呈现,但直到东汉后期才逐步凝集成一种字体。

    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陶瓶题字、熹平元年(公元172年)陶瓶题字、光和年陶瓶题字、永元四年陶瓶题字,特别是宝鸡市铲车厂1号墓出土的无编年陶瓶题字,已有适当显着的行书和楷书意味,标志着楷书、行书作为字体正式开端登上前史的舞台。

    五、两汉书法家

    两汉以来,社会关于书法的注重又超过了秦代,特别是汉末今后。《后汉书宗室传》记载:(刘睦)善史书,当世认为楷则,及寝病,明帝使驿马令作草书信札十首。卫恒《四体书势》记载: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自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计钱足而灭之。又记曹操喜欢梁鹄书法,悬著帐中,及以钉壁玩之。这些状况,标明人们进一步知道到书法不只有实用价值,并且富于审美价值,标明人们开端愈加主动地赏识、追求和研讨书法的美,预示着书法艺术的开展将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

    史书记载的汉代书法名家有:曹喜、杜度、王次仲、崔瑗、崔寔、张忻州五寨县少儿书法训练机构芝、蔡邕、师宜官、刘德昇、梁鹄。此外,在汉代一些名迹上,也保存了一些书家的姓名,唯其生平功业已不可考,如《西狭颂》作者仇靖、《郙阁颂》作者仇拂、《武斑碑》作者纪伯元、《衡方碑》作者朱登等。这些书家也是应该被前史所记载的。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机构
早艺网

报名请拨打电话:15611181135
或关注公众号:zyw-china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