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儿美术    少儿书法    正文

读《爨宝子碑》少儿书法教学案例

发布日期:2021-04-26 17:22:00
来源:早艺网 www.zaoyiwang.com
1
1

    文明书法的一脉相承:我国书法文明的系统价值与文明特征,是书法长盛不衰、泽被连绵的优势地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时有东晋时期的墓志出土,有石志、有砖志,矩形的砖质墓志居多。东晋之碑至少,只需刻于东晋末年的《爨宝子碑》。

    《爨宝子碑》是石碑,高190厘米,宽71厘米,厚21厘米。碑主爨宝子,东晋建宁郡太守。东晋宁州所辖建宁郡,即今日的云南曲靖,坐落昆少儿书法教学案例明东北。爨宝子死于任上,那一年,他才25岁,属吏为他立了这通碑。

    读碑铭,墓主生平很简单,原少儿书法教学案例籍建宁同乐戎晋归仁,初为州主簿治中别驾举秀才本郡太守,政绩不过是宁抚氓庶,物物得所。谀墓辞很长,是四言一句的韵语。

    《爨宝子碑》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发现的,那时金石学昌盛起来,许多封疆大吏,还有一些当地官员,都有金石学的嗜好,喜爱搜访古代碑文。特别是唐朝曾经的古物,只需上面有文字,甭说完好的碑碣墓志,残砖断瓦也是宝物,搜集起来,打拓本,写跋语,做考证,著录修改,刻印成书。《爨宝子碑》发现之初的一段时刻,名声未隆。阮元任云贵总督时编修的《云南通志》(道光十五年[1835年]完稿刊刻)),是第一部著录《爨宝子碑》的文献。咸丰二年(1852年),金陵人邓尔恒在当地任知县,把《爨宝子碑》移到武侯祠中保护起来。同光年间,拓本撒播渐广,金石家纷繁著录《爨宝子碑》,且加考证,碑遂闻名于世。特别是清末,康有为盛赞此碑书法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广艺舟双楫宝南第九》)。尔后,《爨宝子碑》进入了书法经典的队伍,成为书家赏识的名品,人称爨体。

    《爨宝子碑》的书体,清朝方若在《校碑漫笔》中称为隶书。由于参有楷法,又不是汉代那种标准的隶书,所以康有为说它在隶、楷之间。以字体而言,应该归为隶书体。

    爨体隶书很特别。横和竖,又方又厚。点画也是三角状,连一些短撇、短竖和捺笔也改成了三角形,很扎眼。撇和捺,大多是圆笔,一些钩挑、戈笔也作圆笔。书写者把横、竖写得平直,以坚持结体的整饬慎重,将撇、捺和长横、钩戈写得开宕舒展,体现出横张之势。可是不难发现,隶书中原本应该写得对称的撇、捺,在《爨宝子碑》中大多是一高一低,或许撇长捺短、或许撇圆捺方、或许撇直捺曲,简直都不对称,有些撇捺还用楷式来代替。其字形,有的高、有的矮,大小不一。在碑中,越是难于结构的字,越有不合隶书结构标准的奇姿异态。

    《爨宝子碑》的书写者可能少儿书法教学案例是当地的书吏,他写隶书,仅仅极力做出横平竖直和翻挑分张的隶书特征,却不长于平衡斜向的撇笔、捺笔,所以他想仿照八分而又学不像,显得很不天然。后人称赏的那些奇态,正是作者仿照八分而不天然的窘态,并非胸中有数地体现什么意趣。

    咱们把《爨宝子碑》的隶书看做是方笔隶书,这种隶书款式在东晋前期的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一带业已存在。南京出土的琅琊王氏宗族墓志中,《王兴之配偶墓志》(348年)、《王闽之墓志》(358年)、《王丹虎墓志》(359年)、《(王建之墓志》(372年)少儿书法教学案例、《王建之妻刘媚子墓志》(372年),还有镇江出土的《刘剋墓志》(357年),所见隶式很像今日的黑体美术字,都有方厚、平直、茂盛的特征。时刻上,最晚的《王建之墓志》也比《爨宝子碑》早30多年。王兴之、王闽之、王丹虎等人身世东晋第一流高门,他们的墓志,磨得平坦,划有界格,刻得精密,应属其时铭石书的一种正规款式,却是汉魏八分隶书的一种反常。

    《爨宝子碑》的隶式与建康一带的王羲之宗族墓志归于一个类型。不同处也很明显,王氏宗族墓志的隶式过于美术化,结体一味平允,笔画一概方厚,虽整肃,却板滞。《爨宝子碑》字画方厚,却有圆笔的撇捺翻挑其间;横画两头向上挑出,虽方峻,却有动感;方整的结体多不合惯例,慎重之中却多了几分出其不意的意趣。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机构
早艺网

报名请拨打电话:15611181135
或关注公众号:zyw-china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