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儿乐器        正文

初学者如何吹响洞箫有这些技法窍门(学萧入门)

发布日期:2021-12-22 16:36:29
来源:早艺网 www.zaoyiwang.com
1
1


  中国洞箫除了与笛并称为乐器,与古琴齐名而并举,还与剑共论。剑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剑是兵器,称为“百刃之君”,而剑又是道家法器,外斩妖邪,内斩心魔,是修炼所用。剑在儒家又象征“至诚之道”,是“中庸”的外化,故而古代文士也都佩剑。

  箫之文气也蕴含武者之灵,箫与剑都表达了中正轻灵俊秀的特点,是文武双全的文侠喜爱之物。箫之呼吸内省,箫声之反观,是修炼参道的方便途径,是修道之人的修法之器。箫与剑,是文与武的结合,箫与养生修炼都有莫大的关系。箫与剑:文侠之性情  说到箫与剑,会直接想到作家琼瑶在《还珠格格》里塑造的“箫剑”的角色,这个人自称“一箫一剑走江湖”潇洒的很。而这个人的原型,很有可能是颇有性情的清代文人龚自珍。

  龚自珍作诗,颇喜欢用“箫”和“剑”为字样,他在《漫感》一诗中曾说:“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也许就是《还珠格格》箫剑这个人物的来源。龚自珍的性格是矛盾的,他即想有箫的文气,又想有剑的豪情,这一阴一阳,一柔一刚就在他的诗里频频出现。  龚自珍常以对句的形式将这二者在意境上融合起来,造就一种他自己所言的“哀怨杂雄奇”的风格。如他诗中所说“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这句经典之作,表达了龚自珍对箫和剑难以割舍的情感,也是对他自身境遇的慨叹。

  所以他也说,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箫与剑在龚自珍身上产生一种矛盾的美学,既有侠客的刚直雄奇,又有文人的柔婉多情。在他的诗中有了这两个内容,而让他诗中的形象格外具有性情。  这种文侠之性情,在武侠小说里也很丰满,金庸先生在两部小说《射雕英雄传》和《侠客岛》里都塑造了箫剑合璧的两个角色:黄药师和谢烟客。二者都是文武兼备之才,其武功也因为有箫的介入而变得潇洒俊逸,并非莽撞凶狠。

  黄药师的玉箫剑法、谢烟客的碧针清掌,都是俊逸潇洒具有文学性质的招式,黄药师甚至把吹箫扩展成了一种武功,他的箫曲《碧海潮生曲》可以动人心魄,威力无比。箫在文侠的世界里是性情独具的,箫之清柔和“旁观者”的角色,让武林人士的气质增添了独来独往的高贵气质。箫与养生:垂帘降火的呼吸法门  道家养生,呼吸是主要的环节,通过调节呼吸的大小频率轻重,可以对内脏进行按摩,调整周身循环。不论练剑还是吹箫,呼吸吐纳都是重要的部分。

  洞箫吹奏之法与气功吐纳实为一理,洞箫口风强弱的控制,聚散的把握,即可产生声音的浓淡,虚实,远近的效果。箫声如水,其境如烟,似有似无,其妙处不可言。习武炼气之人吹箫会有格外的感受,二者皆讲求气沉丹田,吐息绵绵,在气息控制方面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道家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观吸不观呼的“升阳法”,此法可以让气血上升,产生温养之感,还有一种和吹箫等同,是观呼不观吸的“降阴法”,此法可降心火。我们经常看到笛箫演奏家吹奏长音的时候会不自觉的闭上眼睛,我们称之为陶醉,其实这个是生理反应,修炼中称之为“垂帘下视”。

  其中“垂帘下视”是道家炼气士“降阴法”呼吸法门的要点之一,驾驭心火的关键在于两只眼睛,所谓“眼为心火之门“。

  降阴法调息中的“呼长吸短”,实质上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呼气上,这样有利于心火下行,“呼长吸短”恰是笛箫类乐器长音技巧的状态,故而此法可让人内心平静,有降心火之效,故而,长音入境时,自然就会“垂目下视” ????。

  音乐的养生作用古人早就已经发现,古语说“亦乐亦药,乐先药后”。“药”字就是从音乐的“乐”而来,后加个草字头表示草本植物(藥)。古代名医朱震亨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清代吴尚先认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音乐养生,涉及至少两个方面,一个是呼吸,一个是曲调对人情志的调动。箫与修炼:分寸体察,内照形躯  箫的呼吸控制有利于养生,若能再进一步的细腻,则可以进入修炼的状态。《周易参同契》中说“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从深处和细微处观察自己并且调整,这是箫这个乐器的另一面功能。

  道家呼吸有好多层次,最开始追求“细、均、长”而后追求“细、微、长”,最后追求“细、微微长”,在不断细腻的感知觉察中,身体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吹箫的长音会有身体发暖的现象。

  《修道全指》中说:“盖武火者,即呼吸之气急重吹逼,采取烹炼也;而文火者,即呼吸之气,微轻导引,沐浴温养也”。吹箫的长音的全身渐暖,微微发汗,体会的不就是“沐浴温养”吗?吹箫的时候如果能凝神聚意,音律高低起伏,控制呼吸有急有缓,有轻有重,有短有长,恰是炼气法门的窍要。  同属箫类的尺八声音苍劲古朴,如风声鹤唳。尺八作为日本禅宗修禅的法器,其演奏方法和气息运用,完全是为了追求共振。用头震与气息控制来带动脊椎的细微震动,继而带动脏腑。其力量爆发的吞吐音,是带动脏腑进行发力练习。这种协同共振,应该跟修炼中脉七轮有关。

  吹箫除了生理的表征,其实还蕴含做人处事之道,呼吸的细微体察,其实是无时无刻不在训练人的分寸感。吹奏洞箫,初学者要吹响很不容易,它要训练吹奏者体会一个精准的共振点,这是体会何为中庸,气息需要时时控制,此为《中庸》所说“道,须臾不可离也”。气弱不响,气太强也不响,此为孔子所说“过犹不及”。

  人要前进,脚却要向后使劲,脚若向前使劲,人就会向后。书法的“逆笔”“涩进”也是同理,此谓“反者道之动”。刚健的书法线条,恰是柔软的笔锋写成,此谓“弱者道之用”。万千妙音源自竹制的箫管,此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气息变化,共振成音,源自箫管内的空空如也。此谓“有生于无”。  同样,从修炼角度来看,箫对心理的影响也很多。我们通常可以看出,眉头紧锁是忧愁,眉头舒展是欢乐。而其实这里有更深层的含义,舒展眉头,道家称之为“展慧中”,是开两眼两眉间的上丹田窍,此法可使人精力集中。  笛箫演奏中,演奏者若有头皮张开,慧中舒展时,应是吹奏轻灵细微高音处,眉头紧锁时,多是低沉绵长幽怨处。笛箫演奏者的眉间变化,非刻意为之,而是在演奏的过程中,呼吸配合振动自然的面部反应。 ????  道家修炼也会把人体比作箫,上口曰天,下口曰地,中间是人。这是对应中国的三才理念,而指孔则是表达七情六欲,是人之所“漏”,吹箫如同修炼,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谐的接通天地,修炼的最高要求是做到“无漏”,即没有中间的情欲漏洞,直通天地。

  日本尺八也流入了这个观念,只不过是把佛家的“五大”(地火水风空)对应到箫的不同孔。  故而道家修炼,是把人体比作箫,人体也有很多“漏”,故而会把修炼成功者称之为“无孔箫”,离尘曰:採药归炉者,凝神入於气穴,必借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息息归根,则气自鼓、自扇、自呼、自息、自逆回矣。曰神呼气,气归窍,吹吾身中无孔箫,常觉在此,气自归根。

  箫与剑共论,是文武性情体现,也是修炼互参的法要,修炼要打通多种感知系统,在体会中体察微妙之处。笔者有诗曰:

  孤月玄天伴星光,虬枝松柏立苍茫。

  林中舞步清辉映,纸上墨花诗韵长。

  一线白云穿古梦,半曲箫音乱斜阳。

  形躯内照观风起,千山吟罢万卷黄。  箫与笛并称,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吹奏乐器;

  箫与古琴齐名,是中国文人抒发诗意情怀的重要雅器;

  箫与剑共论,是文侠道隐炼气修心的清修法器。

  一曲箫音,演绎着儿女情长,江湖恩愁;

  一曲箫音,诠释着古韵诗意,墨客情趣;

  一曲箫音,传承着形躯内照,观风数息。

相关机构
早艺网

报名请拨打电话:15611181135
或关注公众号:zyw-china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