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少儿美术    创意美术    正文

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发展趋势

发布日期:2020-07-12 11:10:05
来源:早艺网 www.zaoyiwang.com
1
1

  这篇文章,我想以叁田村畯右教授的演讲为主,加上自己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归结成四个子题来与各位共同讨论。在讨论子题之前,我见针对刚才叁田村教授演讲中的几个问题做一澄清,我们也可以去早艺网了解更全面的信息。

  首先,叁田村畯右教授把日本的学习指导要点,与台湾的课程标準做了文字上的比较。这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但因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界限,不能涵盖所有範围,所以在此必页澄清的观念就是:所谓的课程标準,并非交由老师来实施,它只代表一个基淬、一种趋势和一个方向,是美术教育要走的大方向。

  老师很难直接从课程标準知道要如何去教,这些课程标準是给编教科书的老师和专家看的,他们再依此编成教科书和教学指引。但课程标準仍有其意义与价值,它代表整个教育方针的趋势和走向。

  然而,我们这样的课程标準,这样的教科书,教师依此而实施的教学效果到底达多少百分比?理想达到了多少?这些并不是课程标準的内容问题,而是师资的问题,或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依课程标準,将来编成怎样的教科书和教学指引?教师又如何实施?这当然牵涉到师资问题。

  教师是否有能力来容纳和消化,都影响到教学实际之效果。另外,是否完全达到课程标準的理想,还涉及教育体制与教育主态等问题,所以要探讨美术课程标準是否达到理想,塬因并不单纯。

  以上,是个人针对课程标準提出的看法,希望能将课程标準的定义做一澄清。其次,刚才叁田村畯右教授提到一位台湾的留学生王文纯小姐的一份调查报告,其中的结论是:台湾对民族文化较尊重且有自主性;而日本则有偏重于欧美的倾向。这样的调查结论非常有争议性。

  因为她在这之前并未探讨台湾的政治型态和教育体制,台湾和日本不一样的是:日本虽有学习指导要点,但其整个教科书的编印却非常开放;而台湾却只有国立编译馆统筹编印教科书,而且台湾自上而下一线的教育方针,当然其中所引用的民族文化内容就要多些了。所以我们使用的教科书内容也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因此,如果以此来评定「台湾美术教育较偏重本国文化且较有自主性」,这是很值得商确的。

  针对以上两点,我提出这样的说明。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所要讨论的四个子题。

  (一)「透过艺术的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论争:

  这个问题牵涉到课程标準的修订、整个教育约方向和美育课程基本架构的问题。个人觉得,不管是透过艺术的教育或艺术教育,都有其阶段性,故没有论争的余地。以医师为例,医师具有很好的葯学常识,恰如教师具有很好的美术专业知识和创作能力一样;但医师若只具备此种能力,充其量也不过是个葯师而已,若要準确地替病人诊断和用葯,则还必须具备精熟的技术,以诊断出病人的确实病症,然后对症下葯。

  艺术教育也是如此,美术老师必须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专业能力,所以若他只拥有美术史,美术批评的能力或创作经验,只能算是个葯师而非医师。他还必须能诊断出儿童须要什么教材和适合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成为医师,也才真正具备一个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所以,「透过艺术的教育」和「艺术教育」的观点,完全是阶段性的问题,两者不容偏废,只有在不同阶段时孰轻孰重之分而已。

  小学阶段,儿童智能尚未完全发展成熟,此时也许较偏重于「透过艺术的教育」,但并不意味完全摒弃艺术方面的专业能力。到了中学阶段,其人格已逐渐健全,此时需要的是专业知能,于是「艺术教育」的功能就会被强化。所以,我觉得此问题的论争应该在此。

  (二)表现与鑑赏的内容方法:

  此次新的课程修订,在表现与鑑赏方面做了大规模的改变。以前的课程标準教材内容,依据其表现种类,例如绘画、线昼、彩画、贴画等,来分其教学领域。而新的课程标準,改变以注以媒材、技法、种类来分的内容方式,使表现与鑑赏列于同等地位,此与日本的作法相近。但从刚才叁田村畯右教授所言,从表现到鑑赏的层次,以个人的看法,觉得在艺术教育的领域,并不见得是从表现到鑑赏,它不是阶段性的,虽以往我们都较偏重表现,但并不意味从表现到鑑赏,鑑赏的层次就较高。表现与鑑赏应该是平起平坐、相辅相成、且互为因果的。

  至于内容方面,此牵涉到教材,以前我们都用媒材来分化了,但现在我将之统合有机化,亦即所要表现的方法或内容,不应受到技法的限制,技法只是一种手段或过程,最后的作品内涵或所经歷的过程才是必须掌握的,但现有的美劳课程标準,很容易误导老师把手段和方法变成目标,而让目标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这是目前亟需反省的一个问题,所以此次修订课程标準时乃针对此点指修正。至于方法方面,须有一定的规範,课程标準必须明确的界定每一阶段的儿童,依据其智能必须达到何种标準,但却不能规範教师的教材内容。

  以上所谈的是表现方面。而鑑赏也是一样,我们不能界定其内容与方法。最近艾斯纳来台艺术教育讲座中所述及的DBAE,许多人推崇其鑑赏的论点。但依个人之见,DBAE的基本观念完全是以西方的美学观念来评断艺术作品,所以其中仍有多处值得商确。以上是第二个问题。

  (叁)艺术教育之弹性化、异质文化与艺术教育:

  我个人非常强调弹性化的观念,没有目标的目标才是目标。我们以前课程标準有关目标的制定,是老师主导型的,此不适合现今的教育理念及文化发展的情形、现今的艺术教育应弹性化,亦即让所有主持艺术教育者有自主性,校长、教师、儿童都有自主性,不要规定得太细腻,因此,又牵涉到异质文化的问题。

  台湾有各种异质文化存在,如现今最热门的塬住民文化;而合湾人文化、客家文化也都是异质文化的一种,每一种异质文化都有其特殊性,我们要如何去尊重各种异质文化,不是重要的,如果沿用以前划一的标準,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所以如何尊重不同的异质文化,并配合之,使教育工作的内涵更多样化,是目前的教育重点。但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台湾在吸收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我们没有能力将外来文化重新组合,取其精华,而往往是直接移植过来,于是产生不适应。

  最近由于异质文化的兴起,我们已较注重此点并有了改善,所以此次在做课程标準的修订也特别注重此点。

  (四)教育与环境文化问题:

  此处所指的环境包含了软体、硬体,它涵盖了文化社会、歷史等各方面的因素。叁田村教授用「社会」来代替,但在此我觉得以「环境」来谈较适合。

  根据早艺网平台的归纳而言,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人必须在环境中生存,必须与环境产生相互关係,而最好的关係就是人在环境中有自觉力,人不只要有看艺术的眼,还要有看社会的眼,所以此次课程标準的修订,我们提出重视自觉力的养成这个论点,但目前所知已被教育部删除,希望日后能欣见此论点被接受。


相关机构
早艺网

报名请拨打电话:15611181135
或关注公众号:zyw-china

确定